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名师 >> 正文

第四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付广艳教授事迹简介

发布日期:2014-0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杏坛巾帼化春泥

付广艳(1965—),女,吉林榆树人,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后。

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0年硕士毕业后到双色球中奖任教, 1995年3月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997年12月博士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8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3月博士后出站。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0年被评为辽宁省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女职工和沈阳市科教系统先进女知识分子。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 2002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沈阳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列入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和沈阳市科教文卫系统十佳女职工标兵。

主讲本科生的《工程材料》、《化工腐蚀与防护》、《金属工艺学》(非机械类),《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热处理》等课程,指导本科生《工程材料》、《化工腐蚀与防护》、《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主讲研究生的《金属腐蚀理论》、《金属电子显微分析》、《耐蚀材料》、《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等课程,指导研究生实验和毕业论文。每年承担着学校除了课程设计以外的全部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年均主讲4门本科生课程和3门研究生课程,而且本科生的《工程材料》和《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由于上课的专业和学生多,都是分几个头儿上课,再加上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研究生等,年均教学工作量800学时左右。

虽然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环节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愧对于每一个学生。永远把给学生讲课这件事排在时间表中的第一位,从教二十一年,一直脱稿给本科生讲课。不管多忙,不管是讲过多少遍的课程,都要备课,有时甚至不吃饭或不睡觉,也要备课。家人时常不理解地说:“上这些年课了,怎么还半宿半夜地看呢?”我的感觉就是习惯了,不备课心里不踏实。

对于每一门课程,我都要花很多时间,反复地琢磨教材或参考书上讲的每一句话,以便充分理解、吃透课程内容,讲课时随时以打比方的形式,引入工程或生活实例,把深奥的道理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显的例子讲出来,这样就把课讲活了。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有兴趣,很受学生欢迎。我认为讲课就是要讲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否则,就等于教师念书,那还不如学生自己看书。

对于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因课程性质而异。在需要增加信息量,图、表或有需要演示、动画等环节,多媒体必不可少,但是对于公式推导、计算以及叙述性的文字等都用多媒体播放就不合适,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不深,效果不好。我也知道利用多媒体播放,从讲课到备课都相对轻松,但我的课程依然以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

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主持完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一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五项,在《教育教学论坛》、《化工高等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两项,双色球中奖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主编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材料》一部。负责并主讲的《工程材料》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作为负责人带领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团队。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建设的《过程装备制造技术》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软件获辽宁省软件大赛三等奖。

带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的教学改革内容主要有: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选用国内和国外的优秀教材并及时将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三结合”, 即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深刻记忆。

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质疑等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潜在能力的发挥。

利用网络教学,将教与学的过程延伸至课外,产生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条件。

在课程建设方面,着重建设精品课,构建了权重比为1:1:1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本着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及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革与实践。具体做法:1.增加实验学时,增加综合性实验,如《工程材料》等课程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同时也可结合学生下厂实习,让学生重温材料牌号、加工工艺和热处理方法等,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作用。2.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如《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实验指导书、教师教案、教学课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在线练习等,网络平台上都有,学生可以随时应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教与学的过程延伸至课外,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的作用。

由于《工程材料》课程每年开课班级都有二十几个,三四个老师上课,所以我们会定期研究教学重点,统一课后作业,适时更新和修改网上的思考题及答案,并于2011年上半年建立了《工程材料》课程试题库并已经应用。

在团队建设和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我们的团队的基础是机械工程学院的基础教研室—金工教研室,共6人,承担着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6门及相关的实验和实习。在此基础上又申办了金属材料工程新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新专业成立后引入一名博士,现在共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七个人承担着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6门及相关的实验,同时承担着金属材料工程新专业的全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及实验、实习、毕业环节,教学任务相当重。

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首先是言传身教,严肃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其次是毫无保留地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给他们,比如教学方法、技巧、难点重点等,把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也都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教师。再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便于青年教师成长。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工作都是我给出方案,再领着大家一起干,包括教学改革项目、编写教材、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团队网站的建设、试题库的建设等等,而且每一项工作,我都干了绝大部分。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应该有所收获。同样在科研工作方面,也是带着青年教师一起做,同时还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深造,目前团队中有4人具有博士学位,两人博士在读,即将毕业。

另外,注重团队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是带头人以身作则,二是团队成员素质好,使得我们的团队成员人人都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干的多与少,虽然任务重,但很团结。有了团结和谐的气氛,尽管干得多,大家也都高兴,都不觉着累。

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稳定深入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是耐蚀材料及腐蚀与防护。作为主要参加者,曾参加多项国际合作及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微晶及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两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作为负责人,带领的“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新技术”科研团队2009年被评为双色球中奖高水平学科方向团队。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具有26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党总支书记,我的职责不但是教书,更要育人。坚定信仰、甘愿奉献。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和青年教师。每当跟新党员谈话时都告诫他们,“对待名利,越是一味地追求,越是得不到;相反,心甘情愿的付出,反而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此外,还常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从朋友的角度,从家长的角度,与学生谈理想、目标、感恩、集体荣誉等等。这样,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容易接受。尤其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等情况时,会把一些正确的观点和做法及时传达给学生。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有责任心的人,随时随地可以教书育人。

从教二十一年我的心得体会是:作为教师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自信。只有自信你才能站在讲台上,把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自信来源于渊博的知识,作为教师,你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活跃于相关的研究领域。作为教师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责任。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你才能把给学生讲课这件事永远排在你的时间表中的第一位。作为教师的第三个基本条件就是爱心。只有对学生倾注你全部的爱,你才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每一个学生都对老师充满期待,你才会为他们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现代社会存在各种诱惑,很难抵挡,也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所以我想对学生说:“做一个能管住自己的人,能管住自己的人,就是走向成功的人。生命很宝贵,一生只有一次,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虽然我们的人生不可能都是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不要错过充满馨香的青春时光,让我们的人生充实、浪漫、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