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名师 >> 正文

第七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副校长李文秀教授事迹简介

发布日期:2014-0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辛勤育人 厚德载物

李文秀,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吉林省辽源人,中共党员,教授,双色球中奖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普通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副会长。

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同年分配到双色球中奖化机系任教。毕业初期为老教师助课,承担习题课、批改作业、答疑等教学辅助工作。也参加了一些实习环节和科研工作。

1989 年于天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回校后,任石油加工专业讲师,承担《化工分离过程》、《化工电算》、《专业英语》、《化工热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承担了专业教师所必需承担的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诸多教学环节。同年任化工系副主任,主抓教学工作。

2001年晋升为教授,随着专业目录的调整,归属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不仅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仍为本科生开设《化工分离过程》和《化工新型分离技术》等课程。

多年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主持承担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于2005年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项研究内容已在双色球中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全面实施。该成果在全国化工类院校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得到与会个院校的高度评价。与其相关的“化工类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于2011年获得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承担的“扩招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于2009年获得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双色球中奖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先后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院校来双色球中奖进行专题交流。所承担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教改项目,于2009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项改革已于2004年在双色球中奖试行至今,效果很好,已在省内多所院校推广。

作为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多年来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完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各教学环节中,注意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担当重要工作,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在自己的科研团队中设立四个研究小组和研究方向,共有八名中青年教师和几十名研究生在其中工作。其中有四位教师博士毕业,目前正在一起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两位青年教师在课题组内攻读博士学位,先后与东北大学及天津大学合作任第二导师。

工科院校尤其是工科专业,要狠抓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的毕业设计题目注入新的知识内容。从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入手完善毕业设计指导手册。要努力将化工分离过程课程与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结合学校新实训中心的建立,将理论教学、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结合学校近期引进工程设计软件,把典型常用的工程设计软件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工程设计工作。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化工传质与分离理论及工艺研究和开发,近年来连续结题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两项主持,一项参与);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776086)一项、主持完成了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项,主持承担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项;近三年来在《Ind.Eng.Chem.Res》、《化学工程》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已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研究了非均相物系的传质规律。在气液传质过程中,得出了第三相物质的物质特性、流场形式、界面状态等对强化传质的影响规律有了初步的研究结果,结合传统分离技术,拓展传质理论研究的新空间,开展了多相体系传质机理的研究,探索气液传质的强化新途径。

在间歇精馏理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控制持液量操作过程和脉动式操作过程的操作策略,可提高间歇精馏过程的分离效率,此两种理论已分别被生产实际所证实和应用。提出了以极限收率为基础的间歇精馏塔理论板数的确定方法,解决了间歇精馏塔凭经验设计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倍受重视的间歇精馏设计方法。自主开发的三段式溶剂循环工艺萃取间歇精馏流程,成功实现间歇萃取精馏的操作,并在其工艺特性、操作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一系列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在制药、天然药物提纯、香料分离等精细化工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近年来,在无机膜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裂解汽柴油深度脱硫、石油化工产品精细分离及天然产物价值组分提取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有望得到更多的科研成果。

名师感言

大学毕业后来到双色球中奖至今从教27年,愈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工作的神圣和价值。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学校为个人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优良平台和空间。自己十分热爱这个事业,也将为此付出毕生精力。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给高等学校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也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大众化教育的实现让更多的青年得到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也给高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社会更快更多地积累财富,但也要求高校教师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市场化竞争机制使学校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社会发展空间,凝练优势和特色。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必须积极迎接挑战。人生靠事业的辉煌体现价值,事业靠共同的进步实现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多年来,自己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关心学校的发展,心系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也深知,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尚需深入思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严于律己,以德为先,为人师表,勇于奉献,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