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名师 >> 正文

第九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金志浩教授

发布日期:2014-07-02    作者:     来源:     点击:

心系学生、精心育人、治学严谨、亦师亦友

金志浩教授,1964年11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双色球中奖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称号获得者、辽宁省人事厅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评选的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带头人、辽宁省过程装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辽宁省压力容器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辽宁省压力容器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压力容器设计鉴定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学会理事、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钢结构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教廿六,潜心研究教学

金志浩教授从教26年,一直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认真指导本科生实践环节、研究生论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有限单元法》、《机械故障诊断理论》、《压力容器设计实践》、《测试技能实践》、《化工设备设计》、《有限单元法(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科技英语》、《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压力容器断裂理论与缺陷评定》、《过程装备CAD》、《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换热器课程设计》等专业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学效优良,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获优秀教师称号。根据学校本专业特色主持编写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压力容器断裂理论与缺陷评定》、有限单元法及应用(英文版)等教材,编著了《实用精细化工过程与装备》,其中《压力容器断裂理论与缺陷评定》获“全国高校化工类优秀教材化工部中青年奖”。

金志浩教授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主张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受益面,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校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获辽宁省团省委共青团良师益友称号。

金志浩教授潜心教学研究,带领教学团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所带领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示范性专业、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辽宁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及构建与实践”、“过程装备及安全技术教学实验点建设”、“地方高等院校课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重点教改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成果显著,“教学与科研融合,强化工程能力培养,提高过控专业建设水平的实践”、“地方院校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强化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6S计划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面向企业的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与实践”、“地方高等院校课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3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众化形势下构建具有化工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中期优秀成果三等奖,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刻苦钻研,科研成果突出

金志浩教授认为科研工作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重视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振动摩擦声发射特征提取与识别”、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复杂空气分离类成套装备超大型化与低能耗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国家科技委员会攻关项目“静态混合苯绝热硝化工艺及其装置开发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新型高效反应生产大宗有机原料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化工设备强度计算软件包SICTPV1”、“静态混合苯硝化工艺及装置”、“静态混合硝基苯洗涤装置的开发设计”等项目确认为省级科研成果。

锐意进取,教学科研相融合

金志浩教授十分重视专业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通过教学与科研融合,强化教师的工程能力,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改造和科研成果转化,参加一批国家、省部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和工程项目,获取工程设计资质以及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等手段,提高教师工程实践、工程创新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学与科研融合,以科研促进和支撑教学,将科研优势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优势,提升育人水平,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联系,建立优质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教学与科研融合,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要求毕业环节选题来源于科研及产学研合作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